信用政策

关于印发《马尾区关于对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者联合惩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信用福州  发布时间:2018-08-22 10:41

关于印发《马尾区关于对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者联合惩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榕马金〔2018〕11号

各区直有关单位:

  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落实社会信用规划提升城市信用水平的通知》(榕政办〔2016〕261号)和《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的通知》(榕政办〔2016〕264号)等文件要求,参照《福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关于对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者联合惩戒实施方案》(榕金综〔2017〕345号),结合我区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监管工作实际,制定了《马尾区关于对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者联合惩戒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我办。

  附件:《福州市马尾区关于对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者联合惩戒实施方案》

                          福州市马尾区金融工作办公室

    2018年7月22日

  马尾区关于对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者联合惩戒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信息共享融合,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营造诚信社会环境,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落实社会信用规划提升城市信用水平的通知》(榕政办〔2016〕261号)和《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的通知》(榕政办〔2016〕264号)等文件要求,参照《福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关于对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者联合惩戒实施方案》(榕金综〔2017〕345号),结合我区类金融企业及交易场所监管工作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守信激励对象

  守信激励对象: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诚信经营行为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等类金融企业以及交易场所。

  二、联合惩戒的对象及认定

  (一)惩戒对象: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等类金融企业和交易场所及其法定代表人、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人员。

  (二)严重失信行为的界定

  严重失信行为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1.因无证经营被行政处罚后,经责令停止经营,拒不整改仍无证经营的。

  2.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经营许可证或批复文件的。

  3.融资担保公司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自营贷款或者受托贷款、受托投资,被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融资租赁公司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自营贷款或者受托贷款、从事同业拆借,被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被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

  4.交易场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采取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以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的。

  5.两年内受到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累计3次(包括单项累计、多项累加)以上的。

  6、严重违法违规经营被吊销经营许可证或批复文件的。

  三、实施措施

  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对守信对象和失信对象采取下列一种或多种措施。

  (一)守信激励措施

  1.监管部门在组织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申报享受政府补贴性资金等行政管理事项中,对信用记录优良或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给予优先推荐,财政部门在审查企业享受政府补贴性资金等行政管理事项中,对信用记录优良或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给予优先考虑。

  2.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对信用记录优良或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适度减少日常监督检查。

  3.监管部门在推荐企业申报荣誉、嘉奖和表彰等荣誉性称号事项上,对信用记录优良或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给予优先考虑。

  (二)失信惩戒措施

  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监管部门采取的惩戒措施:

  1.限制失信企业获得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许可或批复文件。

  2.限制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法定代表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3.在惩戒期限内失信企业产生新的违法违规行为时,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

  4.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等级。

  跨部门联合惩戒措施:

  1.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实施部门:国土局

  2.在政府补贴性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的安排过程中,将失信企业的失信信息作为审批的审慎性参考。实施部门:财政局、发改局、经信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

  3.将失信企业的失信状况作为享受优惠性政策支持的审慎性参考。实施部门:财政局、发改局、经信局等有关部门。

  4.依法限制失信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实施部门:财政局。

  5.依法限制失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担任相关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施部门:市监局

  6.将失信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实施部门:市监局、金融监管部门。

  7.将失信企业的失信状况作为纳税信用评价的重要外部参考和外部评价信息。实施部门:国税局、地税局。

  8.三年内失信企业不得参加马尾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的各类认定认证和荣誉评选。实施部门: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

  9.三年内限制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参加马尾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的各项荣誉评选。实施部门: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

  10.在申请信贷融资或办理信用卡时,金融机构将失信企业及其失信相关人员的失信状况作为其融资或对其授信的重要依据或参考。实施部门:人民银行。

  (四)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

  1.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监管部门将严重失信者名单在门户网站、信用福州网站公示,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参与失信联合惩戒的部门提供严重失信者名单信息。

  2.建立惩戒效果定期通报机制,相关部门定期将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情况定期推送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以及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3.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监管部门对守信激励对象、严重失信者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及时推送至参与失信联合惩戒的相关部门。

  4.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监管部门应按照“谁认定、谁公布”的原则,规范类金融企业守信激励对象、严重失信者名单产生和发布行为,应对其提供的严重失信者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有效性负责,并建立退出机制。

  5.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对纳入类金融机构、交易场所严重失信对象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的,有权向监管部门或政府其它部门举报。

  附件:1.联合惩戒项目清单;

        2.马尾区金融工作办公室惩戒项目清单;

        3.马尾区金融工作办公室“红黑名单”事项清单表。

  

  附件1

  联合惩戒项目清单

  序号

惩戒措施

  法律、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1

限制失信企业取得政府供应土地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4号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国土局

  2

在政府补贴性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的安排过程中,将失信企业的失信信息作为审批的审慎性参考。

  1.《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

  二、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一)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以政府的诚信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2.《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十)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

  (十三)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行政、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货物通关、税收征缴、社保缴费、外汇管理、劳动用工、价格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

  4.《福建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65号)

  第三十六条   对经综合评价,被认定为严重失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机关和组织在行政管理或公共服务中给予以下失信惩戒措施:(二)在政府性资金支持等选择性扶持政策的执行时,取消其申请资格;(三)3年内不得享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并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依法组织的各类认定认证和荣誉评选,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的各项荣誉评选。

财政局、发改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

  3

将失信企业的失信状况作为享受优惠性政策支持的审慎性参考

  1.《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十)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

  (十三)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行政、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货物通关、税收征缴、社保缴费、外汇管理、劳动用工、价格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

  3.《福建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65号)

  第三十六条   对经综合评价,被认定为严重失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机关和组织在行政管理或公共服务中给予以下失信惩戒措施:(三)3年内不得享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并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依法组织的各类认定认证和荣誉评选,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的各项荣誉评选。

财政局发改局、经信局等有关部门

  4

依法限制失信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1.《政府采购法》

  第二十二条   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

  二、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一)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以政府的诚信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二)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政府采购领域信用建设。加强政府采购信用管理,强化联动惩戒,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供应商、评审专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标准。依法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对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工商、税务、金融、检察等其他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信用管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实现信用信息的统一发布和共享。

  3.《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4号)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财政局

  5

依法限制失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担任相关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1.《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0号)

  第四条   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

  (三)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

  (四)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

  (五)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六)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2.《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务院令第654号)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企业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

  (二)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市监局

  6

将失信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加大随机抽查力度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

  二、大力推广随机抽查监管

  (三)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监管领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既要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工作力度,又要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对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

  三、加快配套制度机制建设

  (二)推进随机抽查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在随机抽查工作中,要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监督检查方式,将随机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2.《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十)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3.《福建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65号)

  第三十六条   对经综合评价,被认定为严重失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机关和组织在行政管理或公共服务中给予以下失信惩戒措施:(一)在日常监管中,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进行重点专项监督检查。

市监局、行业主管部门

  7

将失信企业的失信状况作为纳税信用评价的重要外部参考

  1.《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

  第十条   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包括评价年度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

  第十六条   参考信息在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中记录,与纳税信用评价信息形成联动机制。

  2.《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

  二、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二)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税务领域信用建设。建立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纳税人基础信息、各类交易信息、财产保有和转让信息以及纳税记录等涉税信息的交换、比对和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和发布制度,加强税务领域信用分类管理,发挥信用评定差异对纳税人的奖惩作用。建立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国税局、地税局

  8

失信企业三年内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的各类认定认证和荣誉评选

  1.《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十)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2.《福建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65号)

  第三十六条   对经综合评价,被认定为严重失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机关和组织在行政管理或公共服务中给予以下失信惩戒措施:(三)3年内不得享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并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依法组织的各类认定认证和荣誉评选,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的各项荣誉评选。

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

  9

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的各项荣誉评选

  1.《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十)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2.《福建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65号)

  第三十六条   对经综合评价,被认定为严重失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机关和组织在行政管理或公共服务中给予以下失信惩戒措施:(三)3年内不得享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并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依法组织的各类认定认证和荣誉评选,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不得参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的各项荣誉评选。

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

  10

在申请信贷融资或办理信用卡时,金融机构将失信企业及其失信相关人员的失信状况作为其融资或对其授信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1.《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2号)

  第十七条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

  2.《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

  二、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一)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以政府的诚信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3.《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

  (十一)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有关部门和机构应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便于市场识别失信行为,防范信用风险。督促有关企业和个人履行法定义务,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出境和限制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旅游度假、入住星级以上宾馆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支持征信机构采集严重失信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对严重失信主体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者限制向其提供贷款、保荐、承销、保险等服务。

人民银行

  附件2

  惩戒项目清单(马尾区预审报福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执行)

  序号

  惩戒对象

  严重失信行为认定

  惩戒措施

  法律、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1

  

  

  

  

  

  

  

因无证经营被行政处罚后,拒不整改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交易场所

  

  

  

  

  

  

  

  

  

  

  

  

因无证经营被行政处罚后,拒不整改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交易场所

  

  

  

  

  

 融资担保公司

  因无证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被行政处罚后,经责令停止经营,拒不整改仍无证经营。

  1.限制失信企业获得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行政许可或批复文件。

  2.限制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法定代表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1.《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第三十六条   批准擅自设立融资担保公司或经营融资担保业务的,由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或者责令停止经营,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担保字样的,由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2.《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无证无照经营的,由查处部门记入信用记录,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公示。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

  (十三)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行政、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货物通关、税收征缴、社保缴费、外汇管理、劳动用工、价格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

福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典当行

  因无证经营典当业务,被行政处罚后,责令停止经营,拒不整改仍无证经营。

  1.限制失信企业获得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行政许可或批复文件。

  2.限制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类金融企业、交易场所法定代表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1.《典当管理办法

  第五十八条   设立典当行及分支机构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经营典当业务的,依据国务院《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办法》予以处罚。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

业务申报入口

0591-87307872